“那時沿海港口航標設施還比較薄弱,船舶快到港口時,船員拿著望遠鏡尋找航標,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只能看到一個針頭大的亮點在閃。那就是當初的航標?!闭勂鸶母镩_放初期我國沿海航標發(fā)展的情況,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原副局長鄭和平飽含深情地回憶,“1984年,交通部提出‘讓航標燈亮起來’,進而提出了‘使航標成鏈’的工作目標。經過幾代航標人的努力,我國沿海航標燈亮起來之后,不僅數(shù)量增加,效能增強了,其他導助航設施也得到了發(fā)展,海員的安全感更強了?!?/p>
航標亮起來,只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海保障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回顧我國航海保障40年的發(fā)展歷程,鄭和平說,“從初期助導航能力的完善到后來的進一步提升,再到綜合服務能力的增強,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并以國家的逐步強大為基本前提的。”
讓航標燈亮起來
一個國家港口航標的設置和管理水平,直接體現(xiàn)出這個國家航標管理部門的能力,很多時候甚至代表這個國家的形象,因為外國船舶到達一個國家時,首先看到的往往是航標。鄭和平笑著說:“在外行人看來,那也許就是很普通、很小的一個東西,但是它對于船舶航行卻有很大作用?!?/p>
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初,為適應港口海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最早發(fā)生改變的就是航標。
根據航標發(fā)展的需求,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航標技術和設備,陸續(xù)優(yōu)選進口了先進航標器材,安裝在沿海干線航道和重要港口水域的重要部位,使沿海航標真正亮起來,有效地保障了國內外船舶在我國海域航行的安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航標在前期布局完善、基本覆蓋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技術提升。”在鄭和平看來,我國航標建設進入了“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三大階段。他介紹:“有關航標運行維護部門和科研生產單位通過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目前我國已經能生產與同類產品具有同等性能和技術指標的各款燈器、雷達應答器等航標設施。一些技術發(fā)明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研制成功的大型智能化航標旋轉燈器?!?/p>
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使航標的可靠性和助導航能力進一步提升?!霸缙诘暮綐藷粲玫氖潜恐氐男铍姵睾桶谉霟襞荩髞砀挠冒l(fā)光二極管、太陽能光電系統(tǒng)。這樣既保證了航標的使用壽命、節(jié)能環(huán)保,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為加裝其他助航器材和遙測遙控提供了條件。”鄭和平說。
“在測繪方面,引進了海道測量生產數(shù)據庫。”通過儲存匯總數(shù)據,無形中就把海道測繪數(shù)據進行了綜合管理,可以根據需要生產產品。鄭和平打了個比方:“以前繪制港口航道圖就像做工程圖紙,要一幅幅畫?,F(xiàn)在,依靠數(shù)據庫,隨時就能做出來,而且可以同時繪制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的航海和專項服務圖紙?!焙奖7招问降亩鄻踊瑸楦酆缴a效率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以前,我們掌握一艘船舶的情況,需要船舶報告。比如,船舶到港口,要先預報什么時候進港,港口、調度和海事等相關部門再進行相關安排?,F(xiàn)在,只要船舶裝有自動識別系統(tǒng)(AIS),我們就可以從數(shù)據平臺知道來往船舶的航行動態(tài)及船舶的基礎數(shù)據?!编嵑推秸f,AIS的誕生,使船舶航行進入了電子化、信息化時代?!敖陙恚瑥拇dAIS到岸基AIS臺站,船舶數(shù)據中心逐步建立,助導航、海道測繪和通信實現(xiàn)融合發(fā)展,打造了綜合航海保障服務平臺,為海上作業(yè)和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優(yōu)質和安全的服務?!编嵑推秸f。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