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_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三级_任我爽橹在线视频精品一

<bdo id="gtnf3"></bdo>

  1. <address id="gtnf3"><var id="gtnf3"></var></address>
    <dfn id="gtnf3"><mark id="gtnf3"></mark></dfn>

    1. <pre id="gtnf3"><del id="gtnf3"><th id="gtnf3"></th></del></pre>

      <dfn id="gtnf3"><ul id="gtnf3"></ul></dfn>
    2.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海南伴手禮 帶一份黎錦回家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劉貢 時間:2014-04-23 08:53:00 星期三

        黎族阿婆在織黎錦。   本報記者 武威 攝 

        海南伴手禮,要說禮中最高大上的,當黎錦莫屬。

        曾經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記者到海南參加金磚五國會議的報道,想帶點禮品回去,打聽了很久,只對黎錦感興趣。

        貝殼、珍珠、硨磲、花梨木、椰子糖、熱帶水果……印度記者覺得統(tǒng)統(tǒng)不稀奇。而本地織錦,一聽就讓人眼睛發(fā)亮。

        如今為了吸引游客,增加民族人文氣息,一些酒店大堂、景區(qū)景點干脆給黎族婦女們留出一席之地,連紡織的全套工具都搬了來。

        穿戴民族服裝的黎族婦女就這么席地而坐,五彩線團通過靈巧的雙手,色彩斑斕地忙活著。游客或站或蹲看了一會,有的不敢叨擾,有的也問“賣不賣呀”。

        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海南首個成功申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沒有文字的黎族,黎錦就如同文字,反映了這個民族日常生活狀態(tài)及審美趣味。

        《聯(lián)合國新聞》對“黎錦技藝”這樣描述:“黎錦,中國海南省黎族婦女創(chuàng)造的一種紡織技藝,集紡、染、織、繡于一體,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贝呵飸?zhàn)國時期稱黎錦為“吉貝布”,其紡織技藝領先于中原1000多年。

        過去的黎錦成品,有筒裙、衣服、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有在筒裙上面鑲嵌云母片、貝殼片、銀片、琉璃珠等,行動或跳舞時,熠熠生輝。

        黎族婦女從小就從母親那里學習扎染、雙面繡、單面提花織等紡織技藝。換句話說,你只要是個黎族女人,就必須學會黎錦技藝,這屬于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但隨著開發(fā)程度越來越高,服裝衣物隨處可買,且人人買得起。黎族姑娘出嫁也沒有了必須攜帶一定圖案、式樣織錦的硬性規(guī)定。這一技藝幾近沒落。

        因此在黎錦沒有走上商業(yè)化道路之前,情形并不樂觀。曾經去五指山一織女家,看到幾十匹大大小小的織錦,胡亂疊了塞在床底下。就是要賣,賣相也大打折扣了。

        最早把黎錦當伴手禮的郭凱卻是東北人。交易會上,郭凱收集的大幅黎錦無人問津,情急之下,郭凱干脆將其剪成小塊,放在畫框里化整為零。此后便漸漸出現(xiàn)了各種黎錦畫框、壁掛、圍巾、桌旗、床旗,黎錦畫、擺件、黎飾等等。

        脫胎于古老傳承,又融入了時尚元素的黎錦,有絲巾、披肩等實用品,色彩艷麗,制作精美,許多創(chuàng)意融美感和圖案意義集于一體,藝術價值和商業(yè)價值急劇提升。

        還是余秋雨對黎錦的評價最直接。黃道婆這個上海人,把紡織技術從黎族人那里傳到中原,也把溫暖帶給了中原。

        將黎錦當伴手禮帶回去,就當做自己在重走文化傳播路吧。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zw34.cc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