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民族中學學生學習編織黎錦。記者 蘇曉杰 通訊員 王宗志攝
傳承發(fā)揚民俗文化 昌江文化常美常新
秋季學期開始,在昌江民族中學的課堂里,學校外聘的10名黎錦傳承人又站上了講臺,為教室里年輕的黎族少年們教授起織錦這項黎族傳統(tǒng)技藝。
如今的昌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這些民族傳統(tǒng)技藝產生興趣?!翱吹叫∨笥讯紝W得這么認真,作為老師也很有成就感?!闭n堂上,黎錦技藝講師符永英耐心地講解織錦的每一個步驟,同時還手把手地教著孩子們操作手勢,努力把這項傳統(tǒng)技藝在下一代中傳承下去。
不僅是在課堂上,每逢暑假,昌江都會為孩子們精心安排黎錦編織、黎陶制作、書法等豐富多彩又深具民族特色的活動,讓民俗文化在潛移默化間傳承。
而在昌江紅田學校,剪紙藝術家周燁每周兩次授課,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最基礎的剪紙技藝教給同學們。“當年選擇剪紙,是受到了村子里剪紙藝術氛圍的感染,如今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條件,也希望他們之中有人能繼續(xù)發(fā)揚黎族的傳統(tǒng)文化?!敝軣钫f,引導學生了解本土民俗文化,與其說是傳承技藝,更像是傳遞精神,讓民俗文化在孩子們心中扎下根。
“開設‘博物館’這門課,為的就是講述昌江及海南的文史故事?!辈荚磳嶒瀸W校校長姜波說,除專門在三年級開設“博物館”這門校本課程外,2015年以來,黎錦、瓊劇等3門教育部門認定的優(yōu)秀文化藝術課程也陸續(xù)走進校園,同時相繼開設的黎語、黎歌、黎錦等校本課程也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劃分為必修、選修課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興趣,又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昌江保突村黎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村民正在制作黎陶。記者 陳元才 攝
近年來,昌江還在重點推進“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這一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傳承和發(fā)揚制陶技藝。昌江專門投資興建了保突村制陶傳習所,為當地村民發(fā)展傳統(tǒng)制陶業(yè)提供良好的場所和平臺,在傳習傳統(tǒng)制陶工藝、探索制陶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同時,帶動村民創(chuàng)收。
在傳承黎族傳統(tǒng)制陶技藝的基礎上再進行創(chuàng)新,如今保突村制作的陶器不僅融入了黎族紋飾以及現(xiàn)代元素,還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除制作部分生活、生產器具外,其制作的藝術化擺件也成為了昌江的旅游商品之一。
如今,昌江的文化市場日益繁榮,推陳出新的文化產品,也帶著昌江的標簽逐步走向省外乃至國外。而一個文化繁榮的昌江,正在轉型發(fā)展的道路上書寫自己的新篇章。
?
?
相關鏈接:
海南昌江王下:打造黎鄉(xiāng)“香格里拉”
海南昌江石碌城似畫中來
海南昌江梯田木棉紅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