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謠言類型統(tǒng)計表。(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微信派”)
?
??诰W3月15日(記者鄧鈺)3月14日,“維權日”來臨前夕,微信安全風控中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微信派”發(fā)布2015年度《微信生態(tài)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2015年微信平臺共受理850萬例投訴,投訴最多的類型有仿冒欺詐、實物欺詐和虛擬商品欺詐等。
打“假促銷”和“假商品” 謹防網絡詐騙守護財產安全
根據公安機關公開的網絡犯罪案件類型顯示,詐騙與賭博是2015年網絡黑色產業(yè)公開案件中數(shù)量最多的類型,分別占19.2%和8.7%。其中,“參與活動,僅收郵費就送商品”為2015年最熱門的欺詐類投訴。
“轉發(fā)信息,支付郵費就可免費獲得名牌太陽鏡;轉發(fā)并支付郵費,就可以得到一支名牌手表……”在朋友圈,此類信息常常刷屏。這看似“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打動了不少市民。
海口市民莫先生曾參加過此類活動。他介紹:“公眾號的文章說手表公司為了品牌推廣所以舉行促銷活動,只要轉發(fā)信息再支付郵費就可以獲得價值上千元的名牌手表?!钡壬詈笫盏降氖且恢А白卟粍印钡募倜笆直怼J潞?,莫先生上網查閱相關報道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新型網絡詐騙手段?!吧碳业泥]費和手表的價格都很低,我支付的郵費里已經包含了這件商品的價錢?!?/p>
此外,朋友圈也是各種微商發(fā)布面膜、食品以及各類代購信息的平臺。這類產品多數(shù)沒有權威公信的檢測和銷售憑證,銷售者也未在有關部門備案。不排除消費者可以通過朋友圈購買到安全可靠商品的可能,但微商界魚龍混雜,缺乏監(jiān)管,市民們在購買中仍存在一定風險。
?
2015年公安機關公開網絡犯罪案件類型。(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微信派”)
打“假信息”和“假新聞” 認明權威機構辨清陳年舊謠
《報告》透露,2015年微信平臺網絡傳播的謠言信息具有季節(jié)性數(shù)量波動大、舊聞復燃比例高、恐嚇夸大刺激傳播等特點。其中失實報道、食品安全和財產安全等謠言比例較高,分別占29%、20%和10%。
自媒體公眾號是網友們表達自我和各抒己見的一種有效途徑。但由于此類公眾號缺乏監(jiān)管,成為滋生失實報道、虛假信息等各類謠言的溫床。許多自媒體平臺發(fā)出的文章未經核實在朋友圈瘋狂傳播,以訛傳訛。
例如,此前一篇題為《國務院批準海南省試水博彩業(yè) 稱不同于澳門賭場》的文章在網絡中瘋狂刷屏,稱海南將開放博彩業(yè)。但經過??诰W記者與相關部門查證,發(fā)現(xiàn)該消息為謠言。并通過??诰W發(fā)布報道《假的!國務院批準海南試水博彩業(yè)系2010年舊聞》一文,進行辟謠。
此外,《報告》介紹微信公眾平臺已與各領域專業(yè)機構合作,對平臺內傳播的疑似謠言進行鑒定,通過辟謠的機制向用戶進行科普。據統(tǒng)計,微信平臺已引入人民網、中科網、公安網警等三十多家第三方公信機構,累計辟謠28萬篇。
?
?
相關鏈接:
315打假維權,擊碎陽光下的泡沫?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