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擊
老漢手腳被捆 救助站內呼救
23點30分,另一路記者進入救助站接應戴鵬,卻意外發(fā)現(xiàn),此時救助站大廳地上放著一副擔架,上面正躺著一名老年流浪男子。
他雙手被白色麻繩反捆在背后,繩子深深地勒進衣服里;雙腳小腿處被膠帶綁在一起。他使勁地想坐起來,但根本無能為力,最終只能半仰著身子,向記者呼救:放開我,放開我!
途經老人身旁的記者趕緊蹲下身子,靠近他詢問為何被捆綁,老人只是拼命哀求:“你先把我放開,放開我的腳,讓我坐起來?!?/p>
記者看到,他花白的頭發(fā)、破爛的衣裳、下嘴唇處一圈血跡已經凝結成痂。當記者問他是否挨過打時,他點了點頭,眼角涌出淚水。
“我是記者,不是救助站的,沒有權力放開你!”一聽這話,老人家眼色頓時黯淡下來,再也沒有理睬記者。
大約一個多小時后,這名老人不知所蹤。
記者手記
他們?yōu)槭裁淳苓M救助站 我們?yōu)槭裁礋o法解答
一
2003年3月,公民孫志剛在收容站遭暴打離世。
十年后,下一場大雪來臨前,一個求助者,在長沙救助站遭遇圍毆。他是記者戴鵬。
如今,“收容”早已更名“救助”。若改動的只是詞語,那蕓蕓眾生應當權衡:如果某天,我也流浪街頭……
去年歲尾,一名流浪男子凍死在雨花區(qū)橋下;1月3日,另一名流浪男子凍死在開福區(qū)橋下。
“他們?yōu)槭裁磳幵嘎端藿诸^,也不愿去救助站?”這是最大的疑問。
如果我們是一名求助的流浪者,我們將會遇見什么?這是采訪的起點。
記者戴鵬,以一名流浪者的身份體驗救助站,在長沙下一場大雪來臨前。
我們本想替那些不愿進救助站的流浪者們,體驗救助之路;我們本想看看那些溫暖的救助細節(jié),感受溫暖之路;我們本想告訴那些迷失的人們,找到回家的路。
二
當坡子街派出所的民警將戴鵬送進長沙市救助站。
沒有噓寒問暖,沒有熱飯熱茶,沒有御寒衣被。
起初是救助者皺眉品評:吸毒?醉漢?其后是冰冷拷問……
或許,這只是他們的流程;或許,這只是他們的習慣;或許,還有太多的或許。
最終,在監(jiān)控視頻里,一個畫面將冰冷定格:兩名工作人員死死地摁住他的腳,一名工作人員狠狠地用膝蓋頂著他的頭部……
數分鐘后,他不堪忍受高喊:“我不要救助,我要出去!”
事情由難變易,打人者收工,他離開了救助站。人民路上雪猶未融,天地依舊祥和。
這是這場體驗的黑色終點。
三
面對一身傷痕,此前的懸疑追問似乎已無需再解。
流浪心酸,安睡不易。流浪,但常思家園之暖;落魄,卻有血有肉有尊嚴。
不飲盜泉之水,不受嗟來之食。
他們不是城市的傷疤,他們考驗城市的胸懷。
于之前湮沒無聞的被打流浪者而言,戴鵬所遭受的虐行,一拳一腳實際上都打在每個流浪者的生存權上。在他之前,誰能想象當另一名流浪者被送入此門,遇見了什么?
孫志剛離開后,他的墓碑上刻有:“逝者已逝,眾惡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廟堂者與處江湖者,當以此為鑒,牢記生命之重,人權之重,民主之重,法治之重,無使天下善良百姓,徒為魚肉。”
?
相關新聞
記者臥底揭販嬰黑色產業(yè)鏈:為安全可提供孕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